網頁

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TestDaF

今天就是期待以久的TestDaF。在報名的時候我一看考試日期就有底,大概就在期中考週。果不其然,完全命中!本學期我只有一門主科,它偏偏就是要在TestDaF的前一天考,還考到晚上。
老師上課的風格應該就是「打擊同學的信心」了吧,上課超愛酸政治、酸社會現象、酸大企業,來個典型的例子:「同學們,你們畢業之後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,你們畢業之後,一半以上的人都會盡台積電,近台積的人呢,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,你們的薪水當然會比同樣是大學或碩士畢業的人高上一截,但是你們的身體啊,過十年之後就不是原來的身體了。如果不到台積鍋做的話,你們的『好的』選擇其實真的不多,現在台灣的面板顯示也漸漸被韓國、大陸給比下去了嘛。友達的福利跟十年前比起來真的是少很多。」
老師上課的時候打擊我們就算了,連考試也要!我幾天來一半的時間念德文,一半的時間念半物,老實說,我深深覺得我的腦應該真的是為了文學而生。用德文再說一次:Mein Gehirn ist fuer Literatur geeigenet. 從同學那邊要了去年的半物考古題,我寫一寫,覺得好像還好,沒有很難,應該沒問題吧。誰知道考試的那三小時我真的自卑得把自己縮得好小。如果是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,那應該會覺得悔不當初,恨不得時間倒退再重讀一遍;但這張考卷張我覺得我再準備一個禮拜也不會多幾分。老師生氣了嗎?老師說過:「我考試完全是看心情的,如果上課人很少,我就會出很難,如果大家都有來上課,我就出簡單一點。」看來老師把我們兩次課上到一半落跑去打女籃畢聯盃都看在眼裡了。那,我也沒辦法,比賽就是在6點,而老師課偏偏就是上到6點半。
考完半物,我覺得我小小的心靈被匕首捅了一下。苦撐到最後五分鐘交卷,出系館就騎上腳踏車,飛快穿越清大校園搭車前往台北。到台北車站已經8點了,沒想到想要吃TEN屋還要排隊!於是我只好吃TAN燒牛舌,也是滿好吃的,只是有點貴,還要服務費。每次吃點好吃的慰藉一下心靈,吃完又會不免升起一股對不起老爸的羞愧,我真的很希望可以趕快自己賺錢,雖然這樣一開始一定會很辛苦,但是心裡應該會踏實得多。
晚上住在大姑家,大姑和阿丈一如往常播放著愛樂電台。要不是這個學期修了音樂賞析,我可能永遠無法了解他們吧。現在聽到有名的作曲家的名字,至少會有點「我知道這個人」的欣喜。
星期三的TestDaF,我得說,是我考過最難考的考試。考試分閱讀、聽解、寫作漢口說。閱讀分三大題,第一篇是對對碰,有7張廣告單或徵人啟示對應到10個可以選擇的候選人,剩下3個要填「無符合」。其中滿多陷阱的,很多候選人是關鍵字有重複,但意義上不同的,必須要真的看懂內容,如果只抓關鍵字一定會錯。第二大題是一整頁A4的文章,看完之後,有10題單選題,這個比較常見。第三大題也是一整頁A4的文章,但回答問題是是非題,重點是,除了對錯以外還有「文章內未提及」的選項,可不能因為文章裡沒有提到這件事就認為他是錯的啊!它並沒有明講是錯的唷!只是沒有提到而已。
聽解是我看過最猛的一種考法。第一大題是一個3分鐘的對話,內容大多都是一位大學生和大學裡的教授或職員的對話,我們要邊聽邊做小筆記,因為回答問題不是選擇題,而是簡答題……對於不習慣寫字的我來說,要做筆記實在是很痛苦,寫字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他們講話速度,但是只播放一次,所以只好跟它拼了,每個字都只寫一半,還好後來還認得那個字是什麼。問題大概會是:「請問這位學生要過考試需要做什麼?」正確答案是:「找到一位考官/跟考官約考試時間」。我不知道德文系的同學覺得怎麼樣,我個人覺得爆炸難,要聽懂他們講什麼,要來得及把問題得答案抓出來,要來得及把它們筆記下來,要會寫那些字……
第二大題是一篇4分多鐘的文章,只播放一次,回答問題是是非題,這次沒有「未提及」這個選項,所以我覺得沒有那麼恐怖,只要不要聽到放空應該沒有問題,不過如果聽到有些不認識的字還是會很困擾,比較難去理解整句話的意思。第三大題是5分多鐘的訪問,通常有一位主持人,兩位受訪者。主持人會請受訪者針對某件事情做說明,例如「關於博士學位」、「關於念大學」,回答問題也是簡答題。我考試的那篇訪問超級難,我聽第一次的時候有點手忙腳亂,還來不及記第一題,它已經講到第三題了,和我一起考的人發出一些沮喪的呼氣聲。幸好第二次聽的時候有把沒記到的東西補上。只有第三大題會播放兩次,而且每篇的長度都很長,我要不是在考試,可能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專注在聽懂它們,應該已經讓思緒飄到九霄雲外了吧。
寫作的話,我只給學校上德文課的老師迅速改過一次,她說我的表達是沒有問題的,不過要多注意文法上的錯誤,有時間的話一定要檢查詞性變化和動名詞的單複數。我自認為考試這篇是我寫過最好的──雖然我沒寫超過3篇──但離我的「好」的標準還是差滿遠的,畢竟我在中文方面,可是以未來的作家自居(哦呵呵呵呵)。德文要能好到那種程度應該還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。
寫作的題型跟英文寫作很不一樣,幾乎永遠都是申論題。題目要你對「信用借貸」表達你的看法,給你兩個表格:一是德國人信用破產的人數對時間作圖,一個是信用破產的人的年齡層分布。要你說明表格裡的資訊,推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,你對信用卡的使用是贊成還是反對,為什麼。相比起來,英文的考試比較少考論說文,比較常考情境寫作、寫故事。其實整個考試裡面,幾乎有一半都要你分析資訊、發表自己的意見。也許這就是德國人的思考方式吧。
口說就是大災難了!題目會跟你說,你現在在什麼情境,例如你想要把舊沙發丟掉,想聯絡環保局,請你對於細節提問。然後你會有30秒到3分鐘的時間可以思考,接著錄音帶會有個人說:「環保局您好,請問我有什麼可以為您服務的?」再來你會有30秒到2分鐘的時間可以表達你的意見。雖然考試說明說你不需要講到時間滿,但我還是覺得盡量講越多越好,可是崩潰的就是──我幾乎每一題都講到一半時間就詞窮了,又沒有人跟我對話,它給我的資訊就是這麼少,我還能說什麼啊?以前考過的口說有兩位考官跟我說話,所以我一點都不害怕,因為他們會有鼓勵的表情!機器的話,完全讓我嚇傻!嗚嗚嗚嗚……我覺得我好弱……
我考完口說,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想必口說放到最後考是不想影響到考生的信心吧,免得一開頭就考口說大家後面完全信心崩盤。
我踱步出台大校園到公館站──這趟路還相當長呢!台大校園真大──走到捷運站,前往台北車站在完成我昨天未完成的願望:TEN屋,順便安慰又受傷的小心靈。想著晚上還要回學校練球,想著右手還會痛呢,好想再休息一下,好想禮拜天再練球。
現在從舉球轉打攻擊,一方面是想了解攻擊手的世界,就像張人紅當了這麼久的自由,很想了解前排的世界一樣。另一方面,我和阿佩真的不想再舉球給那些不認真打、打不過的攻擊手了。不論是我們越舉越爛還是攻擊手越來越爛,這個公式顯然不能再用下去了,這樣下去大家只會不開心──或者,我和阿佩會不開心。2年前嚕嚕和小凡轉打攻擊的時候,一開學就變得很厲害,聽小江說是因為她們暑假的時候每天都到室外場跟很厲害的人打play。可是我這個暑假還是出國了,去美國,雖然有用心讓自己不要變廢,但也絕對沒有變強。
有時候,練球之後感覺沒練到什麼攻擊,攻擊還是不好,就想出去打打play,結果好幾次都是人家為了贏球都不舉給我,或者剛好站到不會舉球的人旁邊,舉的那些球實在練不太到什麼攻擊。室外場固定的「左手」小圈圈,每次都聚集一些很強的人,一直很喜歡在同一隊,永遠打贏,永遠霸站球場,別隊的話,不夠強根本只有挨打的份,自然也沒幾顆攻擊可以打。我記得兩年前我打過的室外場不是這樣的,那時候大家人比較好,沒有那麼一定要贏,打球也沒有那麼兇。
星期三的練球不是很順利,不,是很不順利。張珈寧終於來練球了,她還是很強,但是攻擊沒有那麼好。看到她一直把學妹舉的球送嗆司回去,我心裡不禁想:「覺得舉的不好不想打嗎?沒得挑囉。」這時我有些以舉球員自豪。
畢聯杯的時候,阿佩想了一個隊形讓我跟她都可以打到一點點攻擊,到真正比賽的時候,柴柴和張珈寧舉的球根本不能打,我們就默默的變回我和阿佩舉球的隊形。我真同情那些不會舉球也不想練舉球的人。比賽結束後,我們在場邊看資財熱身,她們有個長腿妹攔中,很會打二號,但是舉球員不太好,舉的球都又短又平,柴柴看了說:「她們的舉球怎麼這樣啊?」我說:「是啊,你以為像我們這種等級的路上找就找得到啊?」要是她自己去舉球,搞不好比那個資財的舉球員還爛勒。
也許就是因為曾經是舉球員,我不希望自己是每次都把球幹在網子上的攻擊手,可是昨天手真的很痠,雖然不到舉不起來的程度,但是頗不受控制的。我得讓它休息幾天,希望它禮拜天能夠恢復正常。作為一個攻擊手,我真的是菜鳥,也許很多球的處理還不夠好,還不習慣連續跳起來打攻擊,不習慣接貼網的短球,還不能把球打到對方接不起來,但就算要跟那兩個資深攻擊手比,我也不覺得自己差,我覺得問心無愧,只希望身體能夠趕快適應這些動作。

大二的時候,我和阿佩是同屆裡面唯二的先發,雖然舉球很累,對菜鳥來說滿緊張的,但那時候我們的防守工作不重,學姊們都很厲害,我們守好自己的位置就好。大三的時候,一樣的舉球工作,舉球對大三的我們很輕鬆,但是防守的主力變成我和阿佩,若來回很多,難免會覺得有點累。現在,我們除了是防守主力之外,也是攻擊主力,要cover學妹也要處理第三顆球,我從來沒有覺得打球這麼累過,看來應該多跑跑步練體能一下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